吐鲁番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市,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偏东、天山以东的山间盆地中,也叫“火洲”。
吐鲁番地区东临哈密,西、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、和硕、尉犁、若羌县毗连,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、吉木萨尔、木垒县相接。
是中国内地与中国新疆,中亚地区和南北疆联系的交通枢纽。
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,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。
那时吐鲁番人民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。进入奴隶社会后,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,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。
据《史记》的记载,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。
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(后称车师)国、狐胡国、小金附国、车师后城长国、车师都尉国。
吐鲁番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,日照充足,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,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,故有“火洲”、“风库”之称。
这里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-3200小时左右,比中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多1000小时左右,太阳年辐射量139.5-150.4千卡/平方厘米,比同纬度的华北、东北地区多15-20千卡/平方厘米,仅次于青藏高原。
全年平均气温13.9℃,高于35℃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。夏
季内极端高气温49.6°C,地表温度大多超过70°C,并有82.3°C记录。有“沙窝里烤熟鸡蛋”、“石头上烤熟面饼”之说。
《经火山》诗作中描绘说:”火山今始见,突兀蒲昌东。赤焰烧虞云,炎氛蒸塞空。
不知阴阳炭,何独燃此中。我来严冬时,山下多炎风。人马尽流汗,孰知造化功”。
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。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.5℃,然而超过35℃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,即使38℃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。
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.6℃(1975年7月13日),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.3℃,是名副其实的”中国热极”。
火洲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,夏季占一半,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.9毫米,终年不雨或雨未觉雨亦不足为奇,可以算得上是”中国干极”。
形成这种”热极”与”干极”效应不是偶然的,是与之相处的奇妙地域密不可分。
吐鲁番远离海洋,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,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。
其地势过低,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比高超过5600米,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,就使其干燥炎热。
由于山地裸露,草木无覆,戈壁沙漠面积大,日照时间长,白天增温迅速,盆地过低,热空气不易散失,形成了北纬42°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盆地北部绵延100多公里、宽10公里、海拔500多米的火焰山,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,也只有850多米。
《山海经》中称之为”炎火之山”,维吾尔语叫”克孜尔塔克”,意为红山,隋唐时期曾叫它为”赤石山”。
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,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力很强,在强烈阳光照射下,熠熠发光,弯弯曲曲的沟壑,宛若烈焰腾升,故而名火焰山。
清代诗人萧雄形容说:”自四月底始,日光如火,风吹如炮烙”,”火风一过,毛发如焦”。
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曾取材于此。言火焰山的生成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,误入太上老君炼丹炉,蹬倒几块带着余火的砖,落到人间形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