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板行为

刻板行为

刻板行为(Restricted Repetitive Behaviors,简称RRBs)是指一系列频率较高、无明确目的和反复发生的行为,包括兴趣狭窄、难以接受事物改变等。这些行为可能表现为来回摇晃、不断摆弄开关、只能玩固定的玩具、只能被某个人照顾、只能在家里上厕所等。

刻板行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
  1. 明显地毫无目的的运动或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不断重复的动作,例如拍手、晃动身体、挥动手臂、手部和手指的动作等。
  2. 强迫行为,即根据某种规则或以往做事的方式重复或实施的行为,例如以一种特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物品、门窗必须始终保持开着或关着、不断检查门窗、抽屉、数数等。
  3. 自伤行为,指以一种相同的方式重复某些有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动作,例如撞击头部、拍打头部、咬自己的手臂或手等。

刻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:

  1. 机械化:刻板行为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,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行为过于固定和机械。
  2. 固化性:刻板行为容易形成惯性,个体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,缺乏自我调整和变革的能力。
  3. 被动性:刻板行为是一种被动表现,个体缺乏主动思考和行动的能力,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。
  4. 局限性:刻板行为容易使个体陷入自我局限,无法开拓新的认知和经验,难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。

刻板行为在孤独症、智力障碍、强迫症等人群中较为常见,可能会干扰个体的日常生活,阻碍新技能的习得,影响适应性行为的发展。因此,对于表现出刻板行为的个体,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,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。
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,有小部分整理于自互联网。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shenma006@gmial.com删除。备案号:晋ICP备2023001592号-1
(0)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